南京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应用...(南京大学考研招生网)



原标题:南京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应用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应用...



原标题:南京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应用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应用

0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一 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p294)

二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a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c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期限在要求上要有所区别。

三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

a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b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言语技能:就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技能以语言要素为基础,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

c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言语交际技能: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言语技能为基础,不仅要求言语的正确性,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语用规则:指在一定的语境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言语的内容、形式和应对方式进行选择的规则。

d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课程涉及

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特点,如年龄、性别、性格,学习者文化程度,目的语起点,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目的语环境等。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者本身的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学习者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学习者的需求:包括未来使用目的语的场景、方式、交往对象、达到的程度、目的语的语域、语体等

对外汉语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上分为三类:

a汉语技能课,又分为综合技能课和专项技能课

b汉语言知识课,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课

c中国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等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划是以课程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为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原则:是人们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 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二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p305)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一 教材的重要性(p312)

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通过教材的使用还能反馈教学效果,引起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二 教材的依据

a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b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c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d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三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1、针对性——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不同

a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

b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

c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

d学习时限不同

2、实用性

a教材内容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是学习者进行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是在生活中能马上应用的,也是学习者急于要掌握的。

b语言材料必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有真实性。

c要有利于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d要有利于开展交际活动,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3、科学性

a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顺序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c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

d教材内容要反映出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及时更换陈旧内容。

4、趣味性

a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

b教材内容要反映现实,是学习者所关注的话题。

c教材内容要逐渐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介绍目的语文化。

d多样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5、系统性

四 教材设计的类型

1、按教材的体例分

①综合型和分科型 ②单课制和单元制 ③直线式和螺旋式:这是指教材的语法结构或话题内容排列的方式。

2、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①课文型

优点:在一定语境、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语言,整体认知,有利于培养话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缺点: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训练不易突出,不适宜初级教材。

②结构型:以结构为纲,根据语法或句型结构的难易程度和词语分布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

③功能型:以功能为纲,根据功能项目的常用程度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

④结构——功能型:以结构安排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使结构应用于一定的功能。

⑤功能——结构型:有功能占支配地位,在一定的功能下教结构。

⑥话题型:话题是指会话的中心内容,如天气、家庭、职业、爱好等。

⑦文化型:以文化知识为纲,结合语言教学编写的教材。

五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p322)

1、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2、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六 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

4、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0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实施教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一 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4、运用阶段

三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和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一般要完成传授知识和培

养能力两项任务。

a课堂教学原则,更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的。

b课堂教学方式,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提倡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c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减少畏难情绪。

d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之间要有循环往复的复习巩固。

e课堂教学语言,使用正在学习的目的语,要求通过运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

②复习检查

③讲练新内容

④巩固新内容

4、汉语课外活动

a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①课外活动常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根据兴趣自愿参加并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的活动

②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更能体现趣味性,不受传统教学模式制约。

③课外活动能提供自然习得机会,接触真实的交际情景,比课堂教学更有 利于培养交际能力。

④课外活动常采用竞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竞争,激发进取心,并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b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和形式:

语言实践一定要体现运用汉语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四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1、备课与写教案

在接受一门新课时,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读教材,了解整个教材体系和特点及所依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写出教案。

具体工作有三个方面:(p346)

a分析教材

b分析教学对象

c确定教学方法

2、课堂组织管理

a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b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c稳定课堂秩序

3、教师的语言

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特点。

如:

a发音夸张、语速较慢、停顿多且时间长

b一般只用基本词汇和替代词汇,少变化

c多用结构完整的单句,较少用复合句或从句,陈述句多于疑问句

d话语的重复和解释多,进行语言转换时会夹杂母语或媒介语

e同时附带大量手势、动作和表情。

总体来看,有三大特点:a慢 b简化 c详细化

教师的语言应该注意:

a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

b教师的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指令和提问,应简练,增加师生对话、问答。

c除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外,语速应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d选词用句浅显易懂,随着学生程度提高应逐渐增加语法的难度和词汇的多样化。

e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句型和词汇。

f尽量运用目的语与学习者沟通,避免语言转换或夹杂学生母语或中介语。

g克服口头禅或过多重复、啰嗦等不良习惯。

4、教师的提问

a提问类型:根据提问的目的,分理解新知识的问题、训练技能的问题、灵活运用的问题和检查复习的问题。

根据提问的性质,分机械重复型的问题、已知答案明知故问型问题、封闭性问题、开放型问题

b提问的方式:面向全班,机会均等

c提问的难度

d对答案的反馈

5、板书

a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

b板书要很好地设计

c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 突出重点

五 课堂教学的评估(p354)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

一 语音教学

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2、语音教学原则: a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b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c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d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e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f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g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3、语音教学的方法:a教具演示 b夸张发音 c手势摹拟 d对比听辨 e以旧带新 f声调结合

二 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音、义、形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1、词汇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词汇的语义、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还有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附加色彩的变化,猜测新词语词义的能力,掌握词语的组合和聚合规则,特别是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词汇能力。

2、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p361)

3、词汇教学原则:a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b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

c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d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教学相结合。

e不同的言语技巧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f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4、词汇教学方法: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

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发 i联想法

三 语法教学

1、语法教学的任务与意义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知道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3、语法教学原则

a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b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c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d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的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e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练习的类型: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的练习 c交际性练习

f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g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4、语法教学方法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四 汉字教学(p369)

1、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 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2、高频率常用字的选择(p371)

3、汉字教学原则

a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该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b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c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d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第三节 语言测试

一 语言测试的作用

1、什么是语言测试

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能力,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测量言语行为时,影响的因素:

a间接性 b片面性 c主观性 d偶然性

2、语言测试的作用

a评估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b评估人才,提供用人的重要依据

c是语言教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d推广母语教学,扩大母语影响。

二 语言测试的种类

1、按用途分

a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学习语言的潜能包括:语音的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的记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b成绩测试:又称课程测试,目的是检查学习者在某一教学阶段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成果。

c水平测试:又称能力测试,目的是测量受试者现有的整体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评定是否达到胜任某项任务的要求。

d诊断测试:是为了了解受试者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在较短的一段学习时间里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测试,目的是迅速直接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

2、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

a客观性测试

b主观性测试

3、按命题方式分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c交际性测试

4、按分数解释的方法分

a标准参照测试:测定受试者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标准的一种测试。用其成绩与标准比较,而不与其他人比较。

b常模参照测试:将受试者的个人成绩与集体考试成绩相比较,以决定受试者的成绩在集体中的位置的一种测试。

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a标准化测试:以现代教学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处里,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有较高效度、信度,能测出受试者真实水平的测试。

b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命题、施测和评分的测试。

三 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p383)

1、效度:又称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测试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分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表面效度:指某个测验或考试从表面看来是否测了它旨在测量的东西,有没有缺漏的部分,有没有偏题怪题。

内容效度:测试内容是否是应该考察的,是否反映了这项测试的要求,或者说试题所包含的内容代表性、准确度和覆盖面如何。

结构效度:又称理论效度,指考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做出的预测,而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测试成绩。

校标关联效度:指确定一种能反映测试效度的参照标准,然后考察某一考试与该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分共识效度(指这次考试与时隔不久的作为标准的另一次考试相比较,看两者的相关程度)和预测效度(指这次考试与未来的考试相关程度)。

2、信度:又称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一般从三个方面衡量:a测试的稳定性b测试的等值性c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影响信度的因素:

a测试的题量

b试题的同质性

c试题的区分行

d受试者水平的多样性

e评分的客观性

3、区分性: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是试题的质量标准。

4、可行性:指测试是否简便、经济、易于操作、便于管理组织。

5、后效作用:测试是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给教学以影响,这就是测试的后效作用。

四 标准化语言测试的过程(p387)

1、设计命题

2、考试实施

3、阅卷评分

4、统计分析

五 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p388)

1、语言测试的内容

2、语言测试的题型

3、多项选择题

4、综合填充题

5、作文

6、口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